在台北市長安西路拆除工地旁撿到一塊TC磚,怕日後忘記,趕緊記下來。
延伸閱讀:煉瓦俱樂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二@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三@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四@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五@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台灣軍司令部
台灣軍司令部位在台北市書院町3丁目2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博愛路172號。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總督府下轄軍政部與民政部,台灣總督一手掌握全台灣的軍權和治權。1919年8月20日修改台灣總督府官制條例,廢除軍政部,另外制定台灣軍司令部條例,成立台灣軍司令部,軍事權直接隸屬於日本天皇;同時,原本台灣總督府下轄的民政部改制為總督官房,負責綜理庶務,民政長官改稱為總務長官。
▲ 台灣軍司令部外觀
(圖片來源:台北市大觀,1931年)
台灣軍第1任司令官仍然由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兼任,但明石原二郎於1919年10月26日病逝,之後的司令官就不再是台灣總督兼任。剛成立的台灣軍司令部先沿用清國時代的舊官署建築,並在小南門旁的原步兵第二大隊舊址,著手興建新的廳舍,工程經費20餘萬元,1920年3月15日舉行上棟式,同年8月完工,台灣軍司令部是3層樓建築,1樓為倉庫,2樓是經理部,3樓為司令官、參謀長、參謀、副官等事務室。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
(圖片來源: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台灣軍司令部建築改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戒嚴時期的保安工作,對於人民入出境、交通、物資、出版品、郵電,無所不管。1949年5月19日由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頒布的戒嚴令,讓台灣陷入長達38年的戒嚴,嚴重剝奪人民各種自由與權利,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解除戒嚴,創下全世界實施戒嚴最久的悲慘紀錄,這項紀錄在2001年被敘利亞超越,台灣退居第二。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 台灣於1991年5月1日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隔年廢除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2000年新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原本國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業務移撥給海岸巡防署,再改制為軍管區司令部,2002年配合國防二法實施,軍管區司令部改為後備司令部,2012年配合國防部組織調整,後備司令部縮小編制為後備指揮部,仍然使用原本台灣軍司令部的建築,負責後備軍人動員、管理和留守業務等工作。 ▲ 目前為國防部忠愛營區,戒備森嚴難以靠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台灣軍司令部建築改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戒嚴時期的保安工作,對於人民入出境、交通、物資、出版品、郵電,無所不管。1949年5月19日由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頒布的戒嚴令,讓台灣陷入長達38年的戒嚴,嚴重剝奪人民各種自由與權利,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解除戒嚴,創下全世界實施戒嚴最久的悲慘紀錄,這項紀錄在2001年被敘利亞超越,台灣退居第二。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 台灣於1991年5月1日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隔年廢除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2000年新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原本國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業務移撥給海岸巡防署,再改制為軍管區司令部,2002年配合國防二法實施,軍管區司令部改為後備司令部,2012年配合國防部組織調整,後備司令部縮小編制為後備指揮部,仍然使用原本台灣軍司令部的建築,負責後備軍人動員、管理和留守業務等工作。 ▲ 目前為國防部忠愛營區,戒備森嚴難以靠近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消失的林本源博愛醫院
林本源博愛醫院成立於1909年,是台灣富豪林本源家族為了普及現代醫療,以及提供貧困病患救助而成立的醫療機構,最早設在台北大稻埕建昌街,1916年於建成町興建了漂亮的2層樓紅磚醫院建築。林本源家族就是板橋林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林本源博愛醫院的經營是由林本源公業每年撥款捐助,和醫院本身的醫療收入維持,而日本皇室每年新年亦有提撥獎勵金予該院,供慈善醫療之用。
▲ 林本源博愛醫院外觀
(圖片來源:臺灣社會事業要覽,1934年)
1895年日本派兵接管台灣時,軍隊深受傳染病所苦,得到瘧疾而死亡的軍人比戰死的還多,因此正式開始統治台灣後,便以設置現代化醫療設施和改善環境衛生為首要任務,積極在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等各主要城鎮建置公立的新式醫院,在台北就設有規模最大的台北醫院,也就是現在的台大醫院;也開辦總督府醫學校,傳授現代化醫學技術,培養在地的醫生。
雖然總督府在各地設了新式的公立醫院,但是一來公立醫院的醫生都講日語,和台灣人習慣的語言不通;再者大醫院掛號、問診、領藥等手續繁雜,萬一需要住院,台日風俗飲食習慣大不同,在醫院裡吃住都不方便。台灣人若是真的生了病,比較有錢的人還是會選擇去看中醫吃漢藥,一般民眾則大多採用民俗療法抓草藥來吃,甚至是到廟裡取香灰或求符燒了和著水喝,經常因為延誤就醫而導致喪命。
▲ 林本源博愛醫院內科診察室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當時擔任台北醫院的醫長長野純藏思考如何讓台灣人願意到新式醫院看病,1909年他向總督府民政長官大島久滿次、警視總長大津麟平、臺北廳長加藤尚志等人獻策,日本的三井財閥捐錢在東京設了慈善醫院,博得好名聲,如果也能鼓吹北台灣首富板橋林家興辦醫院,應該可以提升台灣人看西醫的意願。這個提議後來獲得板橋林家的認同,爽快答應出資1萬元,在官方協助下著手設立林本源博愛醫院。
剛成立時的林本源博愛醫院設在大稻埕建昌街2丁目9番戶,也就是現在的貴德街,是整排的台灣傳統土角壁紅瓦厝街屋,產權為林家所有,原本為全台日報社,經重新整修後,1間改為醫院本館,裡面有患者候診室、內科部、外科部診療室和藥局,其他還有2間改為住院病房,1間為浴室、廁所和消毒室,1間是小使室、廚房和倉庫。林本源博愛醫院除了大稻埕本院外,還有在艋舺的台北仁濟院內設分院。
▲ 林本源博愛醫院外科診察室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林本源博愛醫院於1909年11月21日正式開院,當天板橋林家邀請朝野仕紳400多人在淡水戲館舉行盛大的開院式。博愛醫院以普及現代化醫療為宗旨,雖然院長是由日本人擔任,但醫員都是聘用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年輕台灣醫師,且僅收取低廉的醫藥費,好讓貧窮的人也能就醫。博愛醫院看診時間是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艋舺分院只有下午看診,而分院經營到1911年底,就裁撤回歸本院了。
建昌街鄰近淡水河,每逢颱風常會淹大水,林本源博愛醫院在1911年夏天就遭遇風災淹水,泡壞了不少醫療器材和家具。1912年8月28日颱風來襲開始淹水,到了隔天上午11點,水漲到大約1個人的高度,本館的土角牆壁因為浸水崩壞,屋頂也倒塌下來,發出轟然巨響,院方趕緊協助住院的患者到鄰家躲避,等到8月30日水退之後,將住院病患轉送至台北醫院及赤十字社支部醫院。
災後經過幾天整理,林本源博愛醫院暫時利用病房充當診療室,沒想到9月16日又有颱風緊接而來,院方只好將貴重器材和物品,全都搬到附近六館街1丁目17番戶的三井物產俱樂部2樓避難。俱樂部位置在現在西寧北路南京西路口,是2層的西式洋樓,1樓為磚造,2樓則是木造,後方還有1棟日式平房的附屬建築。之後再透過台北廳長等人協調,向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租下俱樂部作為博愛醫院新址。
租房子總非長久之計,1915年板橋林家與院方顧問商議決定蓋一棟全新的醫院,地點選定台北市建成町1丁目159至162番的林家自有土地,也就是現在重慶北路長安西路口,建築方面委託台北廳庶務課技手金子左久設計,工程預算2萬元,以及水電與醫療設備費用2,500元,由林本源家族公業、共業、醫院各分擔7,500元。工程由小山久太郎承攬興建,於1916年6月10日動工,至9月29日竣工。
▲ 林本源博愛醫院藥局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全新落成的林本源博愛醫院基地面積約504坪,建築物有本館和附屬舍各1棟。本館建坪有109坪,為2層樓磚造建築,有漂亮的紅磚外牆,屋頂為日式黑瓦, 1樓的室內配置大約可分為4大部分,分別是事務室、內科部診療室、外科部診療室和藥局,外科部診療室旁還設有手術室,2樓則為病房和看護婦室;附屬舍是日式平房,面積約51坪,主要是宿舍、小使室、炊事場和浴室。
為了慶祝醫院新築落成,1916年12月20日下午板橋林家邀請政商各界人士,在鐵道旅館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落成典禮,共花費了600元。之後林本源博愛醫院一直是官方宣傳民間捐助成立慈善事業與醫療機構的榜樣,醫院名義上雖然由林本源家族管理,不過商議員(類似於顧問)大多為政府官員,院長、藥局長、事務長也都是由日本人擔任,醫院經營方向仍多受到官方主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少了官方奧援的林本源博愛醫院繼續由板橋林家獨力出資維持運作,但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越來越難以維持日常開支,最終走向解散一途。1972年台北市政府執行萬大計畫,欲打通重慶北路一段,清除沿路的露店與攤販,林本源博愛醫院有一半位在道路預定地上,因此建築物全部拆除,道路拓寬後剩餘土地改建為10層樓的福君大飯店。
延伸閱讀:林本源博愛醫院@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 林本源博愛醫院外觀
(圖片來源:臺灣社會事業要覽,1934年)
1895年日本派兵接管台灣時,軍隊深受傳染病所苦,得到瘧疾而死亡的軍人比戰死的還多,因此正式開始統治台灣後,便以設置現代化醫療設施和改善環境衛生為首要任務,積極在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等各主要城鎮建置公立的新式醫院,在台北就設有規模最大的台北醫院,也就是現在的台大醫院;也開辦總督府醫學校,傳授現代化醫學技術,培養在地的醫生。
雖然總督府在各地設了新式的公立醫院,但是一來公立醫院的醫生都講日語,和台灣人習慣的語言不通;再者大醫院掛號、問診、領藥等手續繁雜,萬一需要住院,台日風俗飲食習慣大不同,在醫院裡吃住都不方便。台灣人若是真的生了病,比較有錢的人還是會選擇去看中醫吃漢藥,一般民眾則大多採用民俗療法抓草藥來吃,甚至是到廟裡取香灰或求符燒了和著水喝,經常因為延誤就醫而導致喪命。
▲ 林本源博愛醫院內科診察室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當時擔任台北醫院的醫長長野純藏思考如何讓台灣人願意到新式醫院看病,1909年他向總督府民政長官大島久滿次、警視總長大津麟平、臺北廳長加藤尚志等人獻策,日本的三井財閥捐錢在東京設了慈善醫院,博得好名聲,如果也能鼓吹北台灣首富板橋林家興辦醫院,應該可以提升台灣人看西醫的意願。這個提議後來獲得板橋林家的認同,爽快答應出資1萬元,在官方協助下著手設立林本源博愛醫院。
剛成立時的林本源博愛醫院設在大稻埕建昌街2丁目9番戶,也就是現在的貴德街,是整排的台灣傳統土角壁紅瓦厝街屋,產權為林家所有,原本為全台日報社,經重新整修後,1間改為醫院本館,裡面有患者候診室、內科部、外科部診療室和藥局,其他還有2間改為住院病房,1間為浴室、廁所和消毒室,1間是小使室、廚房和倉庫。林本源博愛醫院除了大稻埕本院外,還有在艋舺的台北仁濟院內設分院。
▲ 林本源博愛醫院外科診察室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林本源博愛醫院於1909年11月21日正式開院,當天板橋林家邀請朝野仕紳400多人在淡水戲館舉行盛大的開院式。博愛醫院以普及現代化醫療為宗旨,雖然院長是由日本人擔任,但醫員都是聘用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年輕台灣醫師,且僅收取低廉的醫藥費,好讓貧窮的人也能就醫。博愛醫院看診時間是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艋舺分院只有下午看診,而分院經營到1911年底,就裁撤回歸本院了。
建昌街鄰近淡水河,每逢颱風常會淹大水,林本源博愛醫院在1911年夏天就遭遇風災淹水,泡壞了不少醫療器材和家具。1912年8月28日颱風來襲開始淹水,到了隔天上午11點,水漲到大約1個人的高度,本館的土角牆壁因為浸水崩壞,屋頂也倒塌下來,發出轟然巨響,院方趕緊協助住院的患者到鄰家躲避,等到8月30日水退之後,將住院病患轉送至台北醫院及赤十字社支部醫院。
災後經過幾天整理,林本源博愛醫院暫時利用病房充當診療室,沒想到9月16日又有颱風緊接而來,院方只好將貴重器材和物品,全都搬到附近六館街1丁目17番戶的三井物產俱樂部2樓避難。俱樂部位置在現在西寧北路南京西路口,是2層的西式洋樓,1樓為磚造,2樓則是木造,後方還有1棟日式平房的附屬建築。之後再透過台北廳長等人協調,向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租下俱樂部作為博愛醫院新址。
租房子總非長久之計,1915年板橋林家與院方顧問商議決定蓋一棟全新的醫院,地點選定台北市建成町1丁目159至162番的林家自有土地,也就是現在重慶北路長安西路口,建築方面委託台北廳庶務課技手金子左久設計,工程預算2萬元,以及水電與醫療設備費用2,500元,由林本源家族公業、共業、醫院各分擔7,500元。工程由小山久太郎承攬興建,於1916年6月10日動工,至9月29日竣工。
▲ 林本源博愛醫院藥局
(圖片來源: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1929年)
全新落成的林本源博愛醫院基地面積約504坪,建築物有本館和附屬舍各1棟。本館建坪有109坪,為2層樓磚造建築,有漂亮的紅磚外牆,屋頂為日式黑瓦, 1樓的室內配置大約可分為4大部分,分別是事務室、內科部診療室、外科部診療室和藥局,外科部診療室旁還設有手術室,2樓則為病房和看護婦室;附屬舍是日式平房,面積約51坪,主要是宿舍、小使室、炊事場和浴室。
為了慶祝醫院新築落成,1916年12月20日下午板橋林家邀請政商各界人士,在鐵道旅館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落成典禮,共花費了600元。之後林本源博愛醫院一直是官方宣傳民間捐助成立慈善事業與醫療機構的榜樣,醫院名義上雖然由林本源家族管理,不過商議員(類似於顧問)大多為政府官員,院長、藥局長、事務長也都是由日本人擔任,醫院經營方向仍多受到官方主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少了官方奧援的林本源博愛醫院繼續由板橋林家獨力出資維持運作,但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越來越難以維持日常開支,最終走向解散一途。1972年台北市政府執行萬大計畫,欲打通重慶北路一段,清除沿路的露店與攤販,林本源博愛醫院有一半位在道路預定地上,因此建築物全部拆除,道路拓寬後剩餘土地改建為10層樓的福君大飯店。
延伸閱讀:林本源博愛醫院@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2017年度CPBL選秀會
和去年一樣,今年選秀還是沒大咖熱不起來,先選的拉米狗第一輪選了高中生補手廖健富,統一獅同樣選捕手雙胞胎哥哥陳重羽,中信象則是選培訓隊的內野手岳東華,最後選的富邦將挑中高中生內野手楊晉豪,首輪沒有一個是投手。這次參加選秀大爆炸,共有96人,但最終只有33人獲選。
拉米狗 統一獅 中信象 富邦將
第一輪 廖健富 陳重羽 岳東華 楊晉豪
第二輪 林 立 陳重廷 黃恩賜 陳品捷
第三輪 成 晉 施子謙 陳柏豪 羅國華
第四輪 萬昭清 吳桀睿 蔡齊哲 吳世豪
第五輪 林逸翔 黃竣彥 吳明鴻 范國宸
第六輪 吳丞哲 賴奕成 王鴻程 陳韋奇
第七輪 黃子鵬 林勝傑 楊達翔 陳勤宗
第八輪 黃敬瑋 鄭鈞仁 鄭佳彥
第九輪 蔡岱霖
第十輪 吳蔚驊
▲ 連續兩年都參加選秀獲選的吳蔚驊
延伸閱讀:2011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2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3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度CPBL季中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5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6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拉米狗 統一獅 中信象 富邦將
第一輪 廖健富 陳重羽 岳東華 楊晉豪
第二輪 林 立 陳重廷 黃恩賜 陳品捷
第三輪 成 晉 施子謙 陳柏豪 羅國華
第四輪 萬昭清 吳桀睿 蔡齊哲 吳世豪
第五輪 林逸翔 黃竣彥 吳明鴻 范國宸
第六輪 吳丞哲 賴奕成 王鴻程 陳韋奇
第七輪 黃子鵬 林勝傑 楊達翔 陳勤宗
第八輪 黃敬瑋 鄭鈞仁 鄭佳彥
第九輪 蔡岱霖
第十輪 吳蔚驊
▲ 連續兩年都參加選秀獲選的吳蔚驊
延伸閱讀:2011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2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3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度CPBL季中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5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6年度CPBL選秀會@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乃木館
乃木館原本是清國第1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在1890年設立的番學堂,也就是原住民學校,但是劉銘傳離開後番學堂得不到疼愛,1892年就撤廢了。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先以番學堂建築作為總督官邸,直到1901年新的總督官邸完成後,才改由旅團司令部、第一守備隊司令部等軍方單位使用。
▲ 第3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曾經住過的乃木館
(圖片來源:台北市概況,1942年)
歷任台灣總督中,以第3任總督乃木希典住過番學堂最久,而且乃木希典的母親跟隨兒子搬到台灣住,卻得到瘧疾,也是在這裡面病逝,之後安葬在台北三板橋墓地,所以1921年軍方遷出後,建築經過重新整修並命名為乃木館,總督府於1941年6月14日依史蹟名勝天然記念物保存法指定乃木館為史蹟。
2016年7月台北地方法院寶慶院區打算新建大樓,在基地試挖掘時,挖到番學堂的遺構,包括主體建築基礎、外牆斷垣和內牆石塊。
▲ 第3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曾經住過的乃木館
(圖片來源:台北市概況,1942年)
歷任台灣總督中,以第3任總督乃木希典住過番學堂最久,而且乃木希典的母親跟隨兒子搬到台灣住,卻得到瘧疾,也是在這裡面病逝,之後安葬在台北三板橋墓地,所以1921年軍方遷出後,建築經過重新整修並命名為乃木館,總督府於1941年6月14日依史蹟名勝天然記念物保存法指定乃木館為史蹟。
2016年7月台北地方法院寶慶院區打算新建大樓,在基地試挖掘時,挖到番學堂的遺構,包括主體建築基礎、外牆斷垣和內牆石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