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1943年時台灣各地的海水浴場25處,其設立年月及地點如下:
基隆市公設海水浴場 1926年6月 台北州基隆市真砂町
淡水海水浴場 1922年8月 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淡水沙崙子
金山海水浴場 1930年6月 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下中股水尾
澳底海水浴場 1925年7月 台北州基隆郡貢寮庄田寮洋虎子山
頭圍庄外澳海水浴場 1923年4月 台北州宜蘭郡頭圍庄港澳
外澳海水浴場 1923年6月 台北州宜蘭郡頭圍庄外澳
蘇澳庄海水浴場 1930年7月 台北州蘇澳郡蘇澳南方澳
南寮海水浴場 1916年6月 新竹州新竹郡舊港庄十塊寮字蟹子埔
大園庄竹圍海水浴場 1927年6月 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竹圍
竹南海水浴場 1925年7月 新竹州竹南郡竹南庄營盤邊子山寮
通霄海水浴場 1922年4月 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通霄
崎頂海水浴場 1931年6月 新竹州竹南郡竹南庄崎頂海岸
大安港海水浴場 1922年7月 台中州大甲郡大安庄大安港
沙山庄海水浴場 1927年8月 台中州北斗郡沙山庄海岸
鹿港海水プール 1931年7月 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海埔厝
高美海水浴場 1933年7月 台中州大甲郡清水街
台南市海水浴場 1929年8月 台南州新豐郡求寧庄灣裡
求寧海水浴場 1914年5月 台南州新豐郡求寧庄灣裡
海口海水浴場 1924年5月 台南州虎尾郡海口庄海口
三條崙海水浴場 1929年4月 台南州北港郡四湖庄三條崙
壽島海水浴場 1935年4月 台南州東石郡東石庄
東石海水浴場 1931年7月 台南州東石郡東石庄隨東石
壽海水浴場 1925年6月 高雄州高雄市壽町27番地
旗後海水浴場 1923年7月 高雄州高雄市旗後町3丁目129番地
東港海水浴場 1929年6月 高雄州東港郡東港街東港
▲ 南寮海水浴場位於新竹市西北方,設立於1916年
(圖片來源:新竹州要覽,1940年)
台灣四面環海,本應與海洋最親近,卻因自1949年5月20日起長期實施戒嚴,封鎖海岸線長達38年,讓台灣人很久都忘了怎麼與海洋相處。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1939年台灣銀行本支店出張所一覽
1939年台灣銀行在台灣、日本及世界各地的營業據點及其開業日期如下:
台北本店 1899年09月26日 台北市榮町2丁目1番地
基隆支店 1899年12月01日 基隆市日新町1丁目2番地
新竹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新竹市東門町3丁目90番地
台中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中市寶町1丁目5番地
彰化支店 1934年05月01日 彰化市彰化字東門190番地
嘉義支店 1910年07月01日 嘉義市榮町1丁目37番地
台南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南市大宮町1丁目11番地
高雄支店 1900年09月01日 高雄市湊町1丁目5番地
宜蘭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北州宜蘭郡宜蘭街宜蘭字坤門86番地
淡水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淡水字東興67番地
桃園支店 1918年07月01日 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桃園字武陵21番地
南投支店 1918年11月01日 台中州南投郡南投街南投122番地
屏東支店 1910年07月01日 屏東市屏東131番地之2
台東支店 1914年04月01日 台東廳台東郡台東街台東寶町217番戶
花蓮港支店 1912年07月01日 花蓮港廳花蓮港郡花蓮港街花蓮港高砂通
澎湖島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澎湖廳馬公街馬公207番地
神戶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神戶市神戶區播磨町45番地
大阪支店 1906年01月04日 大阪市東區北濱3丁目22番地
橫濱支店 1917年04月16日 橫濱市中區日本大通33番地
東京支店 1910年10月15日 東京市麴町區丸之內1丁目2番地之1
大連出張所 1936年10月01日 關東州大連市山縣通14番地
上海支店 1911年04月01日 中華民國上海黃浦灘路第16號
福州支店 1905年07月01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州南臺蒼前山泛船浦海關埕第1號
廈門支店 1900年06月01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廈門海後路32號
汕頭支店 1907年01月10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汕頭市永平路第1號
香港支店 1903年04月10日 No.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kong.
廣東支店 1910年01月01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東市長堤第79號
マニラ支店 1938年08月01日 No.1213 Muelle de la Industria, Binondo, Manila, P.I.
新嘉坡支店 1912年09月02日 No.31 Raffles Place, Singapore, S.S.
スラバヤ支店 1915年05月01日 No.166 Kembang Djepoen Soerabaja, Java.
スマラン支店 1917年04月01日 No.18 Kerkstraat, Semarang, Java.
バタビヤ支店 1918年01月01日 No.25 Kali Besar West, Batavia, Java.
孟買支店 1917年12月01日 United India Life Bldg., Ground Floor East. Sir Pherozshah Mehta Road, Fort, Bombay, India.
倫敦支店 1914年10月15日 No.40 & 41 Old Broad Street, London, E.C.2.
紐育出張所 1917年07月01日 Room 1425 Broadway Building No.165 Broadway, New York, U.S.A.
漢口駐在員 1927年08月01日 中華民國漢口第三特別區江漢路77號
▲ 第2代台灣銀行本店建築興建完成於1937年
延伸閱讀:台灣銀行本店@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北本店 1899年09月26日 台北市榮町2丁目1番地
基隆支店 1899年12月01日 基隆市日新町1丁目2番地
新竹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新竹市東門町3丁目90番地
台中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中市寶町1丁目5番地
彰化支店 1934年05月01日 彰化市彰化字東門190番地
嘉義支店 1910年07月01日 嘉義市榮町1丁目37番地
台南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南市大宮町1丁目11番地
高雄支店 1900年09月01日 高雄市湊町1丁目5番地
宜蘭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北州宜蘭郡宜蘭街宜蘭字坤門86番地
淡水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淡水字東興67番地
桃園支店 1918年07月01日 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桃園字武陵21番地
南投支店 1918年11月01日 台中州南投郡南投街南投122番地
屏東支店 1910年07月01日 屏東市屏東131番地之2
台東支店 1914年04月01日 台東廳台東郡台東街台東寶町217番戶
花蓮港支店 1912年07月01日 花蓮港廳花蓮港郡花蓮港街花蓮港高砂通
澎湖島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澎湖廳馬公街馬公207番地
神戶支店 1899年10月02日 神戶市神戶區播磨町45番地
大阪支店 1906年01月04日 大阪市東區北濱3丁目22番地
橫濱支店 1917年04月16日 橫濱市中區日本大通33番地
東京支店 1910年10月15日 東京市麴町區丸之內1丁目2番地之1
大連出張所 1936年10月01日 關東州大連市山縣通14番地
上海支店 1911年04月01日 中華民國上海黃浦灘路第16號
福州支店 1905年07月01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州南臺蒼前山泛船浦海關埕第1號
廈門支店 1900年06月01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廈門海後路32號
汕頭支店 1907年01月10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汕頭市永平路第1號
香港支店 1903年04月10日 No.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kong.
廣東支店 1910年01月01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東市長堤第79號
マニラ支店 1938年08月01日 No.1213 Muelle de la Industria, Binondo, Manila, P.I.
新嘉坡支店 1912年09月02日 No.31 Raffles Place, Singapore, S.S.
スラバヤ支店 1915年05月01日 No.166 Kembang Djepoen Soerabaja, Java.
スマラン支店 1917年04月01日 No.18 Kerkstraat, Semarang, Java.
バタビヤ支店 1918年01月01日 No.25 Kali Besar West, Batavia, Java.
孟買支店 1917年12月01日 United India Life Bldg., Ground Floor East. Sir Pherozshah Mehta Road, Fort, Bombay, India.
倫敦支店 1914年10月15日 No.40 & 41 Old Broad Street, London, E.C.2.
紐育出張所 1917年07月01日 Room 1425 Broadway Building No.165 Broadway, New York, U.S.A.
漢口駐在員 1927年08月01日 中華民國漢口第三特別區江漢路77號
▲ 第2代台灣銀行本店建築興建完成於1937年
延伸閱讀:台灣銀行本店@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2011年度CPBL選秀會
昨天中華職棒大聯盟辦了一場奇怪的選秀會,先來看看結果。
統 一 拉 扭 興 農 兄 弟 國 訓
第01輪 陳鏞基 郭嚴文 黃智培 增菘瑋
第02輪 廖文揚 鄭承浩 賴鴻誠 鄭錡鴻
第03輪 王英山 余德龍 許文錚 邱俊瑋
第04輪 蔡萬霖 王韋仁 林琨笙 官大元 何寬揚
第05輪 黃恩賜 許躍騰 陳凱倫 石孝榮 周昱志
第06輪 傅于剛 翁克堯 李家駒 顏嘉威 蔡岳奇
第07輪 方南堯 吳俊逸 黃劉清 黃鈞聲 曹志培
第08輪 李育儒 黃梓育 江子健 林宇祥 許爾航
第09輪 陳智燿 林 偉 林瑋恩 蔡昇峰 陳弘桂
第10輪 鄭展誠 江俊傑 徐育德 徐睿擇 陳侃言
第11輪 王寶篁 馬仲權 李金龍 鄧堯中 黃裕翔
第12輪 黃俊欽 莫生政 李維祥 莊鎮澔
第13輪 溫元川 黃郁倫
第14輪 張榮勝
統一第一輪沒意外順利選了陳鏞基,薪水也給得很阿沙力,月薪至少30萬元起跳,但統一幸運的在第二輪選到廖文揚,才真的是撿到寶,廖文揚在中職這種等級的聯盟裡肯定好用。拉扭第一輪選了郭嚴文,有未來性又有人氣,應該也是不錯用。至於興農挑了黃智培算是最有眼光,記得2年前林小昇去新竹球場看協會杯,坐在本壘後方看台跟一個老外球探聊天,他指著黃智培說:「這是中華職棒未來的全壘打王」,不知興農是否事先看過球探報告,另外,林琨笙到第四輪才被興農撈到,實在令人意外。最後,兄弟頭兩輪選增菘瑋和鄭錡鴻只是想撿便宜順便賭一把,不值得一提,反正只要找到強力洋投就可以得冠軍了,選到誰無所謂。
▲ 2008年有老外球探斷言,黃智培是中華職棒未來的全壘打王
統 一 拉 扭 興 農 兄 弟 國 訓
第01輪 陳鏞基 郭嚴文 黃智培 增菘瑋
第02輪 廖文揚 鄭承浩 賴鴻誠 鄭錡鴻
第03輪 王英山 余德龍 許文錚 邱俊瑋
第04輪 蔡萬霖 王韋仁 林琨笙 官大元 何寬揚
第05輪 黃恩賜 許躍騰 陳凱倫 石孝榮 周昱志
第06輪 傅于剛 翁克堯 李家駒 顏嘉威 蔡岳奇
第07輪 方南堯 吳俊逸 黃劉清 黃鈞聲 曹志培
第08輪 李育儒 黃梓育 江子健 林宇祥 許爾航
第09輪 陳智燿 林 偉 林瑋恩 蔡昇峰 陳弘桂
第10輪 鄭展誠 江俊傑 徐育德 徐睿擇 陳侃言
第11輪 王寶篁 馬仲權 李金龍 鄧堯中 黃裕翔
第12輪 黃俊欽 莫生政 李維祥 莊鎮澔
第13輪 溫元川 黃郁倫
第14輪 張榮勝
統一第一輪沒意外順利選了陳鏞基,薪水也給得很阿沙力,月薪至少30萬元起跳,但統一幸運的在第二輪選到廖文揚,才真的是撿到寶,廖文揚在中職這種等級的聯盟裡肯定好用。拉扭第一輪選了郭嚴文,有未來性又有人氣,應該也是不錯用。至於興農挑了黃智培算是最有眼光,記得2年前林小昇去新竹球場看協會杯,坐在本壘後方看台跟一個老外球探聊天,他指著黃智培說:「這是中華職棒未來的全壘打王」,不知興農是否事先看過球探報告,另外,林琨笙到第四輪才被興農撈到,實在令人意外。最後,兄弟頭兩輪選增菘瑋和鄭錡鴻只是想撿便宜順便賭一把,不值得一提,反正只要找到強力洋投就可以得冠軍了,選到誰無所謂。
▲ 2008年有老外球探斷言,黃智培是中華職棒未來的全壘打王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1940年台北市公設食料品小賣市場
▲ 清晨的西門町市場八角堂,興建於1908年
1940年台北市公設食料品小賣市場共有9座,整理如下:
1.千歲町市場 1908年08月18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千歲町1丁目1、2番地 賣店數55
2.西門町市場 1908年11月10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西門町1丁目1番地 賣店數108
3.永樂町市場 1908年12月20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永樂町2丁目122番地 賣店數202
4.松山市場 1911年06月10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松山282、284、285番地 賣店數31
5.御成町市場 1917年10月10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御成町2丁目3、9番地 賣店數25
6.新富町市場 1935年07月01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新富町3丁目21番地 賣店數37
7.太平町市場 1938年08月29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太平町6丁目16番地 賣店數33
8.幸町市場 1938年08月30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幸町143番地 賣店數20
9.入船町市場 1938年12月26日開設 位於台北市入船町1丁目78番地 賣店數30
▲ 平面配置呈U字形的新富町市場,興建於1935年
台北市文化局網站裡新富町市場的興建年代是錯的,別被騙了。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東門町水泳場
台北市東門町水泳場位於台北市東門町2番地,西側緊鄰赤十字社台灣支部,東側為旭小學校。東門町水泳場於1926年7月1日落成開場啟用,一開始主要供男子用,但未滿12歲的小女孩也可以進去游泳,另因東門町水泳場的設施在台北市最為標準,因此由學校校長出具證明的女游泳選手,也可以進入練習,而一般女子若想游泳,則要到另一處明石町水泳場。到了後來東門町水泳場開放給一般男女和游泳選手使用,明石町水泳場因為比較小,專供給婦女及兒童使用。
▲ 東門町水泳場大門入口,位於基地的東南角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東門町水泳場佔地有1,367坪,總造價4萬2,397元,其中用地費2,687元、游泳池工程費2萬1,302元、跳躍台475元、本館建築費9,071元、給水設備9,862元。主要設施包括有磚造1層樓的本館1棟,內有事務所、救急室、湯吞室、脫衣室、洗身室和便所;水泳池為鋼筋混凝土造,大水泳池為長方形水道,長50公尺,寬16.5公尺,水深1.2至2.6公尺,容水量1,400立方公尺,小水泳池為不規則圓形,直徑大約16公尺,水深20至60公分不等,容水量125立方公尺;至於給水設施則是採用4吋鐵管以10馬力的幫浦打入自來水,將泳池的水整個注滿需要12小時。
▲ 東門町水泳場大水泳池盛況,遠處的建築物為醫學專門學校
(圖片來源:臺北市案內,1928年)
▲ 東門町水泳場平面配置圖
(圖片來源:臺北市社會教育概況,1939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東門町水泳場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同一位置正在興建中正運動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市東門町水泳場改名為台北市立東門游泳池,台北市游泳隊也依然是在此場地練習,直到1966年5月20日位於圓山的再春游泳池完工之前,東門游泳池一直是戰後初期台北唯一的公眾游泳池。1970年東門游泳池改建時,台北市政府特別請美術家顏水龍在建物外牆創作一幅大型浮雕壁畫,成為東門游泳池最醒目的招牌。2004年9月7日東門游泳池拆除,改建為地上9層、地下3層的中正運動中心,總工程費為4億7,900餘萬元,於2006年10月1日啟用,而原本東門游泳池的壁畫也保留下來,重新掛上中正運動中心大樓的牆面。
▲ 現在已改建為中正運動中心,外牆保留顏水龍創作的浮雕壁畫
延伸閱讀:明石町水泳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 東門町水泳場大門入口,位於基地的東南角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東門町水泳場佔地有1,367坪,總造價4萬2,397元,其中用地費2,687元、游泳池工程費2萬1,302元、跳躍台475元、本館建築費9,071元、給水設備9,862元。主要設施包括有磚造1層樓的本館1棟,內有事務所、救急室、湯吞室、脫衣室、洗身室和便所;水泳池為鋼筋混凝土造,大水泳池為長方形水道,長50公尺,寬16.5公尺,水深1.2至2.6公尺,容水量1,400立方公尺,小水泳池為不規則圓形,直徑大約16公尺,水深20至60公分不等,容水量125立方公尺;至於給水設施則是採用4吋鐵管以10馬力的幫浦打入自來水,將泳池的水整個注滿需要12小時。
▲ 東門町水泳場大水泳池盛況,遠處的建築物為醫學專門學校
(圖片來源:臺北市案內,1928年)
▲ 東門町水泳場平面配置圖
(圖片來源:臺北市社會教育概況,1939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東門町水泳場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同一位置正在興建中正運動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市東門町水泳場改名為台北市立東門游泳池,台北市游泳隊也依然是在此場地練習,直到1966年5月20日位於圓山的再春游泳池完工之前,東門游泳池一直是戰後初期台北唯一的公眾游泳池。1970年東門游泳池改建時,台北市政府特別請美術家顏水龍在建物外牆創作一幅大型浮雕壁畫,成為東門游泳池最醒目的招牌。2004年9月7日東門游泳池拆除,改建為地上9層、地下3層的中正運動中心,總工程費為4億7,900餘萬元,於2006年10月1日啟用,而原本東門游泳池的壁畫也保留下來,重新掛上中正運動中心大樓的牆面。
▲ 現在已改建為中正運動中心,外牆保留顏水龍創作的浮雕壁畫
延伸閱讀:明石町水泳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位於台北市樺山町28番地,是由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所創辦的女子職業學校,校舍是由堀江淳一承攬興建,於1934年9月30日動工,隔年3月7日完成上樑式,由於日本的學制是4月1日開學,新校舍順利於開學日當天落成啟用。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設有3年制的本科和1年制的研究科,報考本科的資格條件是12歲以上,尋常小學校修業滿6年,或公學校畢業的女生;於該校本科畢業後,則可繼續就讀研究科。該校修習的科目有國語、算術、修身公民、裁縫手藝、家事、圖畫、管樂、體操、教育、插花等,學費是每個月3圓,如果家中有父兄在戰爭中因公死亡,可免費就學。
▲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正門及本館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1941年)
愛國婦人會是奧村五百子於1901年3月2日發起的婦女團體,成立宗旨為撫卹在戰場上陣亡者遺族,和照顧傷殘士兵。1904年2月分別在台北、台中及台南設置3處支部,參與台灣的社會急難救助和提倡女子教育等事業。嗣後為了統一會務,隔年7月在台北市整合為台灣支部,並於各地方廳設置幹事處理會務。1933年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升格為台灣本部,並於各州、廳設立支部,各市、郡設立分會,除從事軍眷遺族的救濟、救助與慰問工作外,並在各地設立診療所、療養所、幼稚園、農繁臨時托兒所等社會事業設施,也積極推廣女子教育,開辦女子夜間講習會,並設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也就是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前身。
愛國婦人會最早是在1920年5月10日設立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附屬私立女子職業學校,校址與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事務所同位於台北市文武町6丁目1番地,土地為台北地方法院無償借用;學校於1922年獨立為財團法人,更名為私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至1931年因法院舊建物太小不敷使用,欲收回土地改建新大樓,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和女子職業學校遂搬遷至台北市表町1丁目54番地的新址。又到了1935年,學校另遷出至台北市樺山町38番地的新校舍,校名再改為財團法人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但辦學校的開支越來越龐大,漸漸排擠到愛國婦人會原有的會務事業,便開始有將學校交給公家接辦的提議。
受到1937年7月7日後中日戰爭全面擴大影響,愛國婦人會將經費集中於軍需的後援上,1938年3月10日經該會理事會決議,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將於3月31日廢校,該校學生於4月1日新學期開始,全數編入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技藝科,即現在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的前身。隔年校產清點完畢,包括校舍講堂571坪,土地9分0厘6毛2糸,全數捐贈予台北市役所,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於1939年2月23日正式登記解散。統計自開校以來,畢業生累計有1,019名,對於打破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腐化觀念,頗具貢獻。
▲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校舍平面圖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1941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現在的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今昔的變化
現今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位於台北市杭州北路26號,為黑瓦屋頂老房子,原為台灣省政府糧食局所有。曾有朋友問林小昇其是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建築,經比對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發現該老房子與原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東北角的教室位置重疊,但該處原本教室為1層樓,且現有建物形式與配置與原教室均不太相同,可能是舊有建物改建,亦可能為拆除後重新建造,尚不得而知。
▲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東側外觀
▲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西側外觀
延伸閱讀: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南婦人會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陸軍病院入院者家族宿泊所@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正門及本館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1941年)
愛國婦人會是奧村五百子於1901年3月2日發起的婦女團體,成立宗旨為撫卹在戰場上陣亡者遺族,和照顧傷殘士兵。1904年2月分別在台北、台中及台南設置3處支部,參與台灣的社會急難救助和提倡女子教育等事業。嗣後為了統一會務,隔年7月在台北市整合為台灣支部,並於各地方廳設置幹事處理會務。1933年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升格為台灣本部,並於各州、廳設立支部,各市、郡設立分會,除從事軍眷遺族的救濟、救助與慰問工作外,並在各地設立診療所、療養所、幼稚園、農繁臨時托兒所等社會事業設施,也積極推廣女子教育,開辦女子夜間講習會,並設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也就是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前身。
愛國婦人會最早是在1920年5月10日設立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附屬私立女子職業學校,校址與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事務所同位於台北市文武町6丁目1番地,土地為台北地方法院無償借用;學校於1922年獨立為財團法人,更名為私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至1931年因法院舊建物太小不敷使用,欲收回土地改建新大樓,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和女子職業學校遂搬遷至台北市表町1丁目54番地的新址。又到了1935年,學校另遷出至台北市樺山町38番地的新校舍,校名再改為財團法人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但辦學校的開支越來越龐大,漸漸排擠到愛國婦人會原有的會務事業,便開始有將學校交給公家接辦的提議。
受到1937年7月7日後中日戰爭全面擴大影響,愛國婦人會將經費集中於軍需的後援上,1938年3月10日經該會理事會決議,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將於3月31日廢校,該校學生於4月1日新學期開始,全數編入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技藝科,即現在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的前身。隔年校產清點完畢,包括校舍講堂571坪,土地9分0厘6毛2糸,全數捐贈予台北市役所,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於1939年2月23日正式登記解散。統計自開校以來,畢業生累計有1,019名,對於打破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腐化觀念,頗具貢獻。
▲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校舍平面圖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1941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現在的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今昔的變化
現今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位於台北市杭州北路26號,為黑瓦屋頂老房子,原為台灣省政府糧食局所有。曾有朋友問林小昇其是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建築,經比對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發現該老房子與原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東北角的教室位置重疊,但該處原本教室為1層樓,且現有建物形式與配置與原教室均不太相同,可能是舊有建物改建,亦可能為拆除後重新建造,尚不得而知。
▲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東側外觀
▲ 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西側外觀
延伸閱讀: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南婦人會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陸軍病院入院者家族宿泊所@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位於台北廳大加蚋堡林口庄,也就是現在台北市公館圓環旁,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的位置。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興建於1913年,至1915年4月完工啟用,裝置容量950瓩,承攬工程的廠商為勝田藤吉的勝田組。在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興建之前,台北地區使用的電力是由龜山和小粗坑兩處的水力發電所供應,由於該2座水力發電所於1911年及1912年接連遭颱風帶來的豪雨破壞,電力供應因之兩度中斷,台北市民生活陷入不便,台灣總督府便有興建預備火力發電所之議,以為水力發電之備援設施。
▲ 由蟾蜍山上遠眺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本館的建築屬紅磚自由古典式樣,外觀相當高雅。本館1樓左側為挑高的汽罐室,中間為機械室、修理室和倉庫,右側為變壓機室;2樓中間為挑高的機械室,右側為配電盤室;3樓右側則為避雷機室。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另一項特色,是有根巨大的煙囪,採用軟鋼製耐震煙囪,口徑有6呎6吋,高度達130呎,與本館汽罐室間以磚造煙道相連通,用來排放鍋爐產生的熱氣。1934年10月28日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竣工後,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完成階段性任務而除役。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配置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5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正向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5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右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左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1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2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3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煙囪設計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由蟾蜍山上遠眺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本館的建築屬紅磚自由古典式樣,外觀相當高雅。本館1樓左側為挑高的汽罐室,中間為機械室、修理室和倉庫,右側為變壓機室;2樓中間為挑高的機械室,右側為配電盤室;3樓右側則為避雷機室。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另一項特色,是有根巨大的煙囪,採用軟鋼製耐震煙囪,口徑有6呎6吋,高度達130呎,與本館汽罐室間以磚造煙道相連通,用來排放鍋爐產生的熱氣。1934年10月28日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竣工後,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完成階段性任務而除役。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配置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5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正向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5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右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左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1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2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3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煙囪設計圖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4年)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農業試驗所沿革
林小昇寫上一篇農業試驗所時,複雜的改制過程寫到頭都發昏了,所以決定整理一下農業試驗所的沿革,以方便大家閱讀。
◎農業試驗所沿革:
1895年 水稻試作所
1900年 台北縣農事試驗場
1901年 台灣總督府台北農事試驗場
1903年 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
1921年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
1939年 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
1945年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
1999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再補充高等農林學校,也就是中興大學的沿革。
◎高等農林學校沿革:
1919年 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
1922年 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
1927年 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農林學校
1928年 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1943年 台灣總督府台中高等農林學校
1944年 台灣總督府台中農林專門學校
1945年 台灣省立台中農業專科學校
1946年 台灣省立農學院
1961年 台灣省立中興大學
1971年 國立中興大學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農業試驗所
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位於台北市富田町329番地,農業試驗所的前身是台北農事試驗場,台灣總督府於1901年12月20日公布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規程,分台北、台中及台南3處設立農事試驗場,從事農產與畜產的增殖改良,和養蠶相關的試驗工作,並辦理農事講習,招收18歲以上、身體強健、識字、家中有2甲以上田地且從事農業勞動的台灣人,傳授農事學理與技藝,授課期間為1年,由農業試驗場提供住宿,但餐飲被服文具必須自理,是台灣最早的農業教育機構。
台北農事試驗場原位於台北市東門外,現在是台大醫院新館的地方,1903年5月16日才搬到台北廳大加蚋堡頂內埔庄,也就是後來改為富田町的新址,同年11月17日再合併台中及台南的農事試驗場,集中於台北成立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由藤根吉春擔任首任的場長,同樣辦理農、畜產增殖改良和養蠶的試驗工作,以及招收農事講習生,報名資格改為家中田地只要1甲以上,但必須至少讀到公學校五年級的學歷,授課期間延長為2年。農事試驗場接著又開辦獸醫講習和林業講習,已開始具有農業學校的雛形。
隨著業務越來越多,農事試驗場內部於1908年7月23日開始劃分為種藝、農藝化學、昆蟲、植物病理、畜產、教育及庶務等7個部,分別掌理轄管業務。而農事試驗場的教育課程於1911年也改良為豫科、農科和獸醫科,後來又增加蠶業科,授業期程豫科1年、農科和蠶業科2年、獸醫科3年,若報名人數超過預定招收人數,還須加考國語和算術。另外,1919年4月18日成立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初期只招收3年制的豫科,3年後改制為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並遷入農事試驗場全面取代原本的農事講習,招收豫科、農業科及林業科學生。
台灣總督府於1921年8月2日修正中央研究所官制,農事試驗場與糖業試驗場、茶樹栽培試驗場、園藝試驗場、種畜場等研究機構被一起整併為中央研究所的農業部,農業部底下設有種藝、農藝化學、植物病理、應用動物及畜產等5科,仍使用台北市富田町原農事試驗場廳舍和試驗場,並且是與高等農林學校一起共用。嗣後中央研究所於1939年4月28日裁撤,農業部改制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下轄育種農藝、農藝化學、病理昆蟲、畜產、園藝等5科和總務課。
而高等農林學校於1927年5月20日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後,則被併入成為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後於1943年脫離台北帝國大學,遷往台中市,改制為台灣總督府台中高等農林學校,即現在的國立中興大學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改為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直隸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改隸屬於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轄下。後來隨著台北市都市發展,原址已不足以因應現代農業試驗研究之需,遂於1977年12月搬遷至台中縣霧峰鄉,之後處分土地予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等機關學校,農業試驗所原廳舍位置現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區營業處。
▲ 由蟾蜍山上向下望,照片右邊的建築物是農業試驗所廳舍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 農業試驗所廳舍,也曾是台北高等農林學校的校舍
(圖片來源:米穀大會記念寫真帖,1935年)
▲ 再更早之前是農業試驗場的廳舍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年紀念,1913年)
▲ 農業試驗所廳舍前的小圓環,有1座藤根吉春的胸像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農學科第四回卒業紀念寫真帳,1928年)
▲ 畢業生在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第一代場長藤根吉春的胸像前合照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 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興建於1903年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年紀念,1913年)
▲ 裕仁皇太子參觀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後面這棟房子現在還在
(圖片來源:行啟記念寫真帖,1923年)
▲ 1936年的台北市地圖,林小昇用紅色標出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廳舍的位置
(圖片來源:改正臺北市全圖,1936年)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今昔差異
▲ 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在農業試驗所廳舍對面
▲ 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最早是台北農事試驗場廳舍
▲ 目前是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在使用
台北農事試驗場原位於台北市東門外,現在是台大醫院新館的地方,1903年5月16日才搬到台北廳大加蚋堡頂內埔庄,也就是後來改為富田町的新址,同年11月17日再合併台中及台南的農事試驗場,集中於台北成立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由藤根吉春擔任首任的場長,同樣辦理農、畜產增殖改良和養蠶的試驗工作,以及招收農事講習生,報名資格改為家中田地只要1甲以上,但必須至少讀到公學校五年級的學歷,授課期間延長為2年。農事試驗場接著又開辦獸醫講習和林業講習,已開始具有農業學校的雛形。
隨著業務越來越多,農事試驗場內部於1908年7月23日開始劃分為種藝、農藝化學、昆蟲、植物病理、畜產、教育及庶務等7個部,分別掌理轄管業務。而農事試驗場的教育課程於1911年也改良為豫科、農科和獸醫科,後來又增加蠶業科,授業期程豫科1年、農科和蠶業科2年、獸醫科3年,若報名人數超過預定招收人數,還須加考國語和算術。另外,1919年4月18日成立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初期只招收3年制的豫科,3年後改制為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並遷入農事試驗場全面取代原本的農事講習,招收豫科、農業科及林業科學生。
台灣總督府於1921年8月2日修正中央研究所官制,農事試驗場與糖業試驗場、茶樹栽培試驗場、園藝試驗場、種畜場等研究機構被一起整併為中央研究所的農業部,農業部底下設有種藝、農藝化學、植物病理、應用動物及畜產等5科,仍使用台北市富田町原農事試驗場廳舍和試驗場,並且是與高等農林學校一起共用。嗣後中央研究所於1939年4月28日裁撤,農業部改制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下轄育種農藝、農藝化學、病理昆蟲、畜產、園藝等5科和總務課。
而高等農林學校於1927年5月20日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後,則被併入成為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後於1943年脫離台北帝國大學,遷往台中市,改制為台灣總督府台中高等農林學校,即現在的國立中興大學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改為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直隸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改隸屬於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轄下。後來隨著台北市都市發展,原址已不足以因應現代農業試驗研究之需,遂於1977年12月搬遷至台中縣霧峰鄉,之後處分土地予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等機關學校,農業試驗所原廳舍位置現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區營業處。
▲ 由蟾蜍山上向下望,照片右邊的建築物是農業試驗所廳舍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 農業試驗所廳舍,也曾是台北高等農林學校的校舍
(圖片來源:米穀大會記念寫真帖,1935年)
▲ 再更早之前是農業試驗場的廳舍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年紀念,1913年)
▲ 農業試驗所廳舍前的小圓環,有1座藤根吉春的胸像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農學科第四回卒業紀念寫真帳,1928年)
▲ 畢業生在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第一代場長藤根吉春的胸像前合照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 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興建於1903年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年紀念,1913年)
▲ 裕仁皇太子參觀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後面這棟房子現在還在
(圖片來源:行啟記念寫真帖,1923年)
▲ 1936年的台北市地圖,林小昇用紅色標出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廳舍的位置
(圖片來源:改正臺北市全圖,1936年)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今昔差異
▲ 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在農業試驗所廳舍對面
▲ 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最早是台北農事試驗場廳舍
▲ 目前是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在使用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位於台北市表町1丁目2番地之1及之3,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襄陽路25號。該建築有3層樓高,敷地面積547坪2合,建築總坪數為545平2合,包括有營業室214坪3合、金庫51坪3合、附屬家195坪3合和亭仔腳84坪3合。其外觀有類似埃及神殿的巨大圓柱,其樑柱構架系統係採鋼骨鋼筋混凝土造,並以大型桁架屋頂,建構出挑高且大跨距的營業大廳空間。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於1933年完工,是由該行的建築課自行設計與監造,並由株式會社大林組承攬建築工事,高進商會承包電氣工事,荏原製作所承攬冷房裝置工事,海野商會承攬泵工事,堀內商會承攬衛生工事,電梯工事則由日本エレベター會社施作。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西南側轉角,額枋上八角框內有渦捲紋裝飾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的建築外觀以古典建築元素為基礎,有寬厚的壁柱與檐牆,建築外部的根石、窗台石及段石是採用日本德山產的花崗石,玄關周圍和窗戶上部用的是日本長州產大理石,其餘外牆則為人造仿石材,是使用田中式的預鑄洗石子水泥版,採吊掛工法施作,搭配柱頭、牆體、檐口及女兒牆上的裝飾紋樣與各式浮雕裝飾。外觀厚重的高大古典式柱列,加上山牆上的獸頭浮雕和捲曲植物紋樣作裝飾,給人暨穩重又神秘的奇幻感覺。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南面有如埃及神廟的粗大圓柱,柱高約9公尺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日本國會於1896年4月20日通過日本勸業銀行法,目的是為了振興產業,對於農工產業改良給予長期融資,主要對象為地方公共團體用於開闢耕地、農道及水路的費用,並提供長期低利的農業開發資金等。1897年6月7日依法創立日本勸業銀行,7月12日登記設立,資本額為1,000萬円,8月2日正式開業,本店位於東京都麴町區內山下町1丁目1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東京都千代田區內幸町1丁目1番5號,並於大阪設有支店。而在台灣方面,該行於1905年與台灣銀行簽訂代理契約,由台灣銀行代理在台灣對農業開發的融資業務。
日本勸業銀行成立之初,在日本的各府、縣等地方層級,是依據農工銀行法,設立各縣的農工銀行。而1922年4月22日日本國會通過日本勸業銀行及農工銀行合併關係法,簡稱勸農合併法,係將原本各縣單獨成立的農工銀行,陸續吸收合併成為日本勸業銀行的支店。因此,日本勸業銀行遂於1923年解除與台灣銀行的代理關係,正式於台北設立支店,1928年又在台南開設支店,隨後逐漸擴大在台灣的業務,陸續在高雄、新竹、台中開設支店,以完成在當時台灣5個州的州廳所在地都有其支店。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大廳採大尺度挑高設計,相當華麗氣派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從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的室內配置來看,進入大門後是客溜,內有寬敞的營業室,而營業室最裡面隔出1間支店長應接室,有一扇窗戶可以讓支店長看到整個營業室的情況。1樓西北側是金庫室、冷房機械室和鑑定圖書室,東側有3間應接室,東北側為附屬家,內有小使室、更衣室、浴室、便所等。附屬家的2樓配置有會議室、食堂和廚房,3樓則為俱樂部。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和台南支店的建築,根本就是孿生兄弟,該行建築課應該是用同一套設計圖稍微修改而已,主要形式都相同,但外牆裝飾和浮雕式樣略有差異。可惜台南支店的西側,後來因忠義路道路拓寬,削去原本的亭仔腳,使得轉角兩側失去對稱性。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戰後曾經是台灣土地銀行總行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在1946年5月11日先成立日本勸業銀行在台支店監理委員會,進行監理工作,同年6月1日結束監理工作,隨即改為台灣土地銀行籌備處,接收日本勸業銀行在台灣的資產,並納入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的土地資產,於1946年9月1日改制成立台灣土地銀行,為省屬行庫,指定其辦理土地金融兼農業信用業務。總行就設立於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而原本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支店改成為分行。
而在日本,1950年4月盟軍總司令部廢止了日本勸業銀行法,日本勸業銀行於同年5月10日轉為普通的商業銀行。有趣的是,日本勸業銀行1953年2月又回到台北設立聯絡事務所,卻已無法回自己蓋的房子。1959年3月26日該行的台北聯絡事務所獲准升格,同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台北分行,成為戰後最早在台灣設立分行的外商銀行。1971年日本勸業銀行與第一銀行合併,改名為第一勸業銀行,又經數次合併分割,現在則是みずほ銀行,也就是瑞穗實業銀行,目前在台北、台中及高雄等地設有分行。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現在是台灣博物館土銀展館
1974年台灣土地銀行為增加使用空間,將原本挑高的營業大廳,增加樓版隔為3層,不過辦公空間仍然不夠,便於租用附近的建業大樓和懷寧大樓充作辦公室。台灣土地銀行於1988年向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買下隔壁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支店,打算一併拆除,用來蓋一棟16層的新總行大樓。所幸經文化界人士搶救,該建築才得以保存下來,內政部於1991年5月24日公告其為古蹟,之後則處於閒置狀態。2002年曾傳出以生產水晶肥皂發跡的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打算租下經營德式啤酒餐廳,卻未能獲得有關單位同意。
台灣土地銀行於1998年12月21日因應精省改隸國營,後又為配合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2003年7月1日改制為台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於隔年5月21日改制為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07年1月台灣土地銀行與台灣博物館合作修復該棟建築,拆掉後期在營業大廳所增建的樓版,恢復其原本樣貌。目前委由台灣博物館代管營運,成為台灣博物館的土銀展示館,已於2010年1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
▲ 窗戶為鐵製上下推拉窗框,並鑲嵌六角網目鐵絲壓花玻璃,兼具防盜與防爆功能
▲ 亭仔腳屋頂的雕花和燈飾
▲ 大廳天花板的石膏飾板是重要的修復項目,過程最為繁複
▲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館大廳正舉辦古生物大展
▲ 挑高的博物館大廳搭配恐龍骨頭最適合
▲ 有看過博物館驚魂夜就知道,過了午夜12點恐龍會活起來
這篇是舊文了,原寫於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林小昇之福爾摩沙大探索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於1933年完工,是由該行的建築課自行設計與監造,並由株式會社大林組承攬建築工事,高進商會承包電氣工事,荏原製作所承攬冷房裝置工事,海野商會承攬泵工事,堀內商會承攬衛生工事,電梯工事則由日本エレベター會社施作。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西南側轉角,額枋上八角框內有渦捲紋裝飾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的建築外觀以古典建築元素為基礎,有寬厚的壁柱與檐牆,建築外部的根石、窗台石及段石是採用日本德山產的花崗石,玄關周圍和窗戶上部用的是日本長州產大理石,其餘外牆則為人造仿石材,是使用田中式的預鑄洗石子水泥版,採吊掛工法施作,搭配柱頭、牆體、檐口及女兒牆上的裝飾紋樣與各式浮雕裝飾。外觀厚重的高大古典式柱列,加上山牆上的獸頭浮雕和捲曲植物紋樣作裝飾,給人暨穩重又神秘的奇幻感覺。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南面有如埃及神廟的粗大圓柱,柱高約9公尺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日本國會於1896年4月20日通過日本勸業銀行法,目的是為了振興產業,對於農工產業改良給予長期融資,主要對象為地方公共團體用於開闢耕地、農道及水路的費用,並提供長期低利的農業開發資金等。1897年6月7日依法創立日本勸業銀行,7月12日登記設立,資本額為1,000萬円,8月2日正式開業,本店位於東京都麴町區內山下町1丁目1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東京都千代田區內幸町1丁目1番5號,並於大阪設有支店。而在台灣方面,該行於1905年與台灣銀行簽訂代理契約,由台灣銀行代理在台灣對農業開發的融資業務。
日本勸業銀行成立之初,在日本的各府、縣等地方層級,是依據農工銀行法,設立各縣的農工銀行。而1922年4月22日日本國會通過日本勸業銀行及農工銀行合併關係法,簡稱勸農合併法,係將原本各縣單獨成立的農工銀行,陸續吸收合併成為日本勸業銀行的支店。因此,日本勸業銀行遂於1923年解除與台灣銀行的代理關係,正式於台北設立支店,1928年又在台南開設支店,隨後逐漸擴大在台灣的業務,陸續在高雄、新竹、台中開設支店,以完成在當時台灣5個州的州廳所在地都有其支店。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大廳採大尺度挑高設計,相當華麗氣派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5輯 第6號,1933年)
從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的室內配置來看,進入大門後是客溜,內有寬敞的營業室,而營業室最裡面隔出1間支店長應接室,有一扇窗戶可以讓支店長看到整個營業室的情況。1樓西北側是金庫室、冷房機械室和鑑定圖書室,東側有3間應接室,東北側為附屬家,內有小使室、更衣室、浴室、便所等。附屬家的2樓配置有會議室、食堂和廚房,3樓則為俱樂部。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和台南支店的建築,根本就是孿生兄弟,該行建築課應該是用同一套設計圖稍微修改而已,主要形式都相同,但外牆裝飾和浮雕式樣略有差異。可惜台南支店的西側,後來因忠義路道路拓寬,削去原本的亭仔腳,使得轉角兩側失去對稱性。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戰後曾經是台灣土地銀行總行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在1946年5月11日先成立日本勸業銀行在台支店監理委員會,進行監理工作,同年6月1日結束監理工作,隨即改為台灣土地銀行籌備處,接收日本勸業銀行在台灣的資產,並納入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的土地資產,於1946年9月1日改制成立台灣土地銀行,為省屬行庫,指定其辦理土地金融兼農業信用業務。總行就設立於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而原本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支店改成為分行。
而在日本,1950年4月盟軍總司令部廢止了日本勸業銀行法,日本勸業銀行於同年5月10日轉為普通的商業銀行。有趣的是,日本勸業銀行1953年2月又回到台北設立聯絡事務所,卻已無法回自己蓋的房子。1959年3月26日該行的台北聯絡事務所獲准升格,同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台北分行,成為戰後最早在台灣設立分行的外商銀行。1971年日本勸業銀行與第一銀行合併,改名為第一勸業銀行,又經數次合併分割,現在則是みずほ銀行,也就是瑞穗實業銀行,目前在台北、台中及高雄等地設有分行。
▲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現在是台灣博物館土銀展館
1974年台灣土地銀行為增加使用空間,將原本挑高的營業大廳,增加樓版隔為3層,不過辦公空間仍然不夠,便於租用附近的建業大樓和懷寧大樓充作辦公室。台灣土地銀行於1988年向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買下隔壁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支店,打算一併拆除,用來蓋一棟16層的新總行大樓。所幸經文化界人士搶救,該建築才得以保存下來,內政部於1991年5月24日公告其為古蹟,之後則處於閒置狀態。2002年曾傳出以生產水晶肥皂發跡的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打算租下經營德式啤酒餐廳,卻未能獲得有關單位同意。
台灣土地銀行於1998年12月21日因應精省改隸國營,後又為配合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2003年7月1日改制為台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於隔年5月21日改制為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07年1月台灣土地銀行與台灣博物館合作修復該棟建築,拆掉後期在營業大廳所增建的樓版,恢復其原本樣貌。目前委由台灣博物館代管營運,成為台灣博物館的土銀展示館,已於2010年1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
▲ 窗戶為鐵製上下推拉窗框,並鑲嵌六角網目鐵絲壓花玻璃,兼具防盜與防爆功能
▲ 亭仔腳屋頂的雕花和燈飾
▲ 大廳天花板的石膏飾板是重要的修復項目,過程最為繁複
▲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館大廳正舉辦古生物大展
▲ 挑高的博物館大廳搭配恐龍骨頭最適合
▲ 有看過博物館驚魂夜就知道,過了午夜12點恐龍會活起來
這篇是舊文了,原寫於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林小昇之福爾摩沙大探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