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失業率觀察

台灣景氣復甦了嗎?由失業率的圖來看,恐怕還要再更努力一點。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1941年台北市各國民學校

查到1941年台北市內各國民學校共29所,其設立年月及地點如下:

◎課程第一號表國民學校
 ◇市立
  旭國民學校  1897年06月 台北市東門町5番地
  南門國民學校 1909年04月 台北市南門町4丁目5番地
  樺山國民學校 1911年04月 台北市樺山町39番地
  末廣國民學校 1915年04月 台北市末廣町4丁目4番地
  壽國民學校  1915年04月 台北市西門町3丁目13、14番地
  雙葉國民學校 1916年04月 台北市興雅47番地之2
  建成國民學校 1919年04月 台北市建成町4丁目17至20番地
  昭和國民學校 1929年04月 台北市大安字龍安坡535番地之1
  幸國民學校  1933年04月 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255番地
 ◇府立
  第一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國民學校
         1913年04月 台北市文武町4丁目5番地

◎課程第二號表國民學校
 ◇市立
  太平國民學校 1898年10月 台北市太平町6丁目1至10番地
  大宮國民學校 1898年10月 台北市大龍峒町584番地
  松山國民學校 1898年10月 台北市松山412番地
  蓬萊國民學校 1911年04月 台北市下奎府町1丁目259番地
  中園國民學校 1912年04月 台北市朱厝崙166番地
  東園國民學校 1912年04月 台北市東園町554番地
  日新國民學校 1917年04月 台北市下奎府町2丁目28番地
  龍山國民學校 1919年04月 台北市龍山寺町3丁目69番地
  大橋國民學校 1921年04月 台北市太平町7丁目1番地
  老松國民學校 1927年05月 台北市老松町3丁目23番地
  富田國民學校 1929年04月 台北市下內埔220番地
  永樂國民學校 1930年04月 台北市太平町6丁目52番地
  宮前國民學校 1934年04月 台北市宮前町435番地
  堀江國民學校 1936年04月 台北市堀江町277番地
  若松國民學校 1936年04月 台北市頂東勢730番地
  圓山國民學校 1937年04月 台北市大龍峒町206番地
  河合國民學校 1939年04月 台北市太平町9丁目1番地
 ◇府立
  第一師範學校附屬第二國民學校
         1928年04月 台北市文武町5丁目4番地
  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
         1928年05月 台北市大安字龍安坡654番地


▲ 大宮國民學校,前身為大龍峒公學校,現為大龍國民小學
 (圖片來源:臺北市學事要覽,1935年)


▲ 富田國民學校,前身為大安公學校,現為大安國民小學
 (圖片來源:臺北市學事要覽,1935年)


▲ 宮前國民學校,前身為宮前公學校,現為中山國民小學
 (圖片來源:臺北市學事要覽,1935年)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台北市火葬場

台北市火葬場最早是由淵上鄉右衛門於1900年創設,原位於台北城南門外,而後經營權幾度轉手,但仍是由私人經營。後來因為台北市住宅區逐漸往城南地區發展,且火葬場設備略顯簡陋,便另於台北市中庄子42番地興建新的火葬場,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新生北路二段77巷1號,建設費用為1萬1,016圓,於1909年10月動工,隔年7月完工。


▲ 台北市火葬場位於中庄子,有新、舊爐建築各1棟
 (圖片來源:臺北市衛生施設要覽,1938年)

台北市火葬場佔地674.82坪,起先有磚造平房建築1棟,室內面積71坪,採用燃燒材薪式的火化爐,共有8座,依禮堂場地大小分為3個等級,其中1等的有1座,2等的有3座,3等的則有4座。1911年6月台北州以1萬2,000圓向民間收購台北市火葬場,改為公家經營。再於1922年4月起移交給台北市經營,台北市役所於1931年為火葬場添購新的火化爐4座,分為1等和2等的各1座,3等的有2座,包括新建磚造平房1棟,室內48.5坪,總建設費用為3萬4,500圓,採用新式燃燒重油的火化爐,火力強能充分燃燒,並可保持無煙無臭。


▲ 美軍於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空照片,火葬場四周都還是稻田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原火葬場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市因外來人口大量湧入,市區不斷擴張,儘管火葬場周邊已是住宅公寓林立,但仍繼續使用直至1974年才遷離。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原火葬場拆除後騰空的土地興建勞友之家,以解決單身勞工住宿的問題。勞友之家是6層樓建築,共可容納680人住宿,工程經費4,500萬元,於1979年11月12日落成啟用,但因施工品質不良,沒過幾年牆壁就開始龜裂滲水,水管也多生銹。

台北市政府於1988年1月15日成立勞工局,勞友之家由社會局改隸於勞工局,並更名為勞工育樂中心,除繼續供勞工短期住宿外,也提供諮詢輔導和研習教育等活動之用。勞工育樂中心於1997年7月1日再轉型為勞工教育中心,專責勞工團體文康育樂及教育推廣與輔導工作。勞工教育中心於2006年搬遷到永樂市場樓上,位於新生北路的建築便空出,後來經過重新裝修,於2010年10月29日改為台北市中山老人住宅,目前提供65歲以上能自理生活的長輩長期住宿。


▲ 台北市火葬場現在是中山老人住宅


延伸閱讀:日本時代的葬儀堂和火葬場@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南方資料館

財團法人南方資料館成立於1940年9月6日,其由後宮信太郎捐贈100萬圓給台灣總督府所成立,專責蒐集南洋地區及中國南方一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情勢研究資料與書籍,並從事相關調查研究,以供厚實日本向南方發展的基礎。成立之初先委由台灣南方協會經營管理,待南方資料館各方面均逐漸步上軌道後,於1941年11月30日脫離台灣南方協會,獨立運作。

南方資料館位於台北市圓山町86番地,就在基隆河畔,佔地面積有2,355坪,包括本館、別館、書庫等建築,並設有研究室提供讀者使用,書庫藏書主要來自總督府外事部,其餘則由南方資料館自行蒐集,內容橫跨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有產業、風俗、語言,也有動物、植物、礦物等,總數逾4萬冊,其中專門介紹南方地區之藏書占半數以上。1943年每月發行南方資料館報1冊,介紹有關南洋的資料,但隔年即因戰事吃緊而停刊。


▲ 南方資料館本館外觀
 (圖片來源:南方資料館報 第2號,1943年)


▲ 南方資料館別館,是由林伯壽的住宅改建而成
 (圖片來源:南方資料館報 第2號,1943年)


▲ 南方資料館文獻整理室內部
 (圖片來源:南方資料館報 第2號,1943年)


▲ 南方資料館第一書庫入口
 (圖片來源:南方資料館報 第2號,1943年)


▲ 南方資料館建物配置圖
 (圖片來源:南方資料館報 第1號,1943年)


▲ 美軍於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空照片,林小昇用紅色畫出南方資料館的位置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可與上圖對照今昔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方資料館的藏書被移至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收藏,南方資料館的建築先是由中國旅行社接收改為台北招待所(Taipei Guest House)。美國於1955年4月25日在台灣設立美國福爾摩沙防衛司令部(U.S. Formosa Defense Command),同年11月1日改稱為美國台灣防衛司令部(U.S. Taiwan Defense Command),由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兼任台灣防衛司令,負責實際執行台灣軍事防禦之工作,總部就設在原南方資料館。


▲ 美國 LIFE 雜誌記者 Jack Birns 於1949年3月1日拍攝的台北招待所
 (圖片來源:LIFE

美國於1979年1月1日與中華民國斷交,美軍台灣防衛司令部於同年4月26日舉行最後一次降旗典禮後撤離。該處土地上的建物已拆除,現為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圓山公園管理所民族苗圃,一部份作為中山計程車服務站。


延伸閱讀:USTDC Building Evolution@U.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1941年台北市各幼稚園

查到1941年台北市內各幼稚園共18所,其設立年月及地點如下:

私立台北幼稚園   1921年11月 台北市表町1丁目56番地
私立愛育幼稚園   1922年11月 台北市下奎府町1丁目266番地
私立台北樹心幼稚園 1925年08月 台北市新起町1丁目1番地
私立大正幼稚園   1927年04月 台北市大正町1丁目26番地
私立台北昭和幼稚園 1929年11月 台北市佐久間町1丁目3番地
私立艋舺幼稚園   1930年04月 台北市新起町3丁目17番地
私立文化幼稚園   1930年09月 台北市東門町166番地
私立錦幼稚園    1930年09月 台北市錦町136番地
私立大稻埕幼稚園  1932年03月 台北市港町3丁目44番地
私立國民幼稚園   1932年09月 台北市御成町5丁目9番地
私立台北大谷幼稚園 1933年03月 台北市壽町2丁目5、6番地
私立幸幼稚園    1936年08月 台北市幸町8番地
私立育英幼稚園   1936年09月 台北市蓬萊町44番地
私立稻江幼稚園   1936年10月 台北市蓬萊町66、67、68、69番地
私立台北鐵道幼稚園 1937年05月 台北市泉町2丁目1番地
私立松山幼稚園   1930年07月 台北市松山140番地
私立愛心幼稚園   1939年04月 台北市若竹町3丁目17番地
私立培育幼稚園   1940年09月 台北市下奎府町1丁目267番地


▲ 陳德星堂過去曾用來開設愛育幼稚園和培育幼稚園,現在則是德星幼稚園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台北帝國大學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

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一開始只有文政和理農2個學部,1936增設醫學部,直到1943年才成立工學部。

台北帝國大學工學部創設準備委員會於1940年成立,由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長丹羽重光及教授龜山直人等2人主持規劃工作,台北帝國大學採講座制,依具該2位教授的規劃,工學部將有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及土木工學科等4個學科,各學科分別有6個講座,再外加7個共通講座,總計工學部共有31個講座。

為了設立工學部,台北帝國大學於校區的東北側購買新校地約5萬坪,供工學部興建新校舍之用。工學部校舍最先興建的是木造的臨時校舍2棟,以及磚造的共通講座北棟,於1942年11月開始動工興建,木造臨時校舍於1943年8月31日完工,共通講座北棟則是在1943年8月30日舉行上棟式,10月10日竣工,正好可趕上台北帝國大學於11月10日舉行的各學部入學宣誓式。


▲ 美軍於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空照片,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位在新校區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現稱為機械舊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吃緊,台北帝國大學已無力再依原訂計畫興建其他新校舍,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成為台北帝國大學最後完成的建築物。戰爭結束後,台北帝國大學被改制為台灣大學,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改稱為機械館,為工學院的機械工程學系使用。台灣大學於1991年興建工學院綜合館之後,機械工程學系辦公室搬出機械館,相對於全新落成的工學院綜合館,機械館也因此被改名為機械舊館。


▲ 機械舊館西南側外觀現況


▲ 機械舊館屋頂原為日本瓦,於2005年換成鐵皮


▲ 機械舊館東南側外的樓梯


▲ 機械舊館東側外觀現況


▲ 機械舊館東北側外觀

林小昇上週末參加圓環文化工作室舉辦的第30次導覽活動,活動結束前問了劉子銘老師,得知國立台灣大學最近計畫使用機械舊館和隔壁的志鴻館這2塊土地,興建第二期的工學院綜合館,近期內就會將機械舊館拆除,所以特別去拍了機械舊館的照片,留作紀念。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清明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春節4天假期晃一下就要過完了,幾個想研究的主題還是沒有進展,今天是清明,希望能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林小昇最近有興趣的幾個主題:
 1.台北衛戍病院(現為和平醫院)
 2.專賣局共濟組合醫院(現為婦幼醫院)
 3.台北市火葬場(現為中山老人住宅)
 4.私立吉見裁縫學園(現為金甌女中)
 5.成德學院(現為成德國中、成德國小)
 6.台灣瓦斯株式會社(現在電影主題公園的「對面」)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台北航空ホテル

台北航空ホテル(hotel)位於台北市下埤頭的台北飛行場專用道路旁,推測應建於1943年,確切日期仍待查證。當時雖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總督府交通局為因應空中交通時代的來臨,仍於1943年9月推動成立台北航空ホテル株式會社,資本額60萬圓,投資興建台北航空旅館,擁有寬廣的食堂及和、洋客室共26間,提供航空旅客與其他一般旅客住宿和舉辦宴會之場所。

台北航空ホテル敷地面積約5,000坪,旅館為2層樓木造建築,建築面積650坪,其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工務課玉井和夫技師設計,工程費用為40萬9,500圓,另外還再加上購地及整地費用約5萬圓、園藝造景費用2萬5,000圓、家具調度費約11萬圓,總經費將近60萬圓。


▲ 台北航空ホテル正立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 台北航空ホテル右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 台北航空ホテル左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 台北航空ホテル背立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旅館1樓大廳配置有廣間、大食堂、小食堂、娛樂室、賣店、露台(テラス),還有行政空間如事務室、女中室、調理室等,建築設計特別注意到夏天的西曬問題,在西側設有迴廊,1樓北側為洋風客室共13間,包括具有獨立衛浴設備的客室4間,需共用衛浴設備的客室9間。2樓東北角有特別洋室1間,設有獨立的應接室供接待訪客時之用;2樓其他空間則為室內舖設疊敷的和風客室共12間,每間客房外都有小陽堂,讓投宿的旅客在晚上洗完熱水澡後,可以到小陽台吹吹涼風。


▲ 台北航空ホテル1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 台北航空ホテル2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台灣建築會誌 第16輯 第4、5、6號,1945年)


▲ 美軍於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空照片,台北航空ホテル屋頂彈痕累累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原台北航空ホテル的範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航空ホテル被軍方佔用為松山空軍站營房,現已拆除不存。華僑協會總會於該土地南側興建華僑會館,於1969年10月31日舉行落成典禮,目前樓下出租給台北豪園飯店;該土地北側現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