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位於台北市表町1丁目54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襄陽路9號。該建築於1930年8月25日動工興建,由池田好治承攬工程,工程費用為3萬9,800圓,隔年1月10日竣工,1月14日舉行落成式,後續又經過2次增建,內部除了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事務所之外,還有台北幼稚園、台北女子職業學校和乳幼兒健康相談所等附屬機構。
▲ 1931年剛落成時的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建築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志,1941年)
愛國婦人會成立於1901年3月2日,是由奧村五百子發起的婦女團體,前一年正值中國的義和團滋擾北京使館區,導致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等8國聯手攻打中國,日本稱其為北清事變,愛國婦人會最初成立目的即為撫卹在北清事變戰場上陣亡者遺族,和照顧傷殘士兵,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半官方的社會福利團體,除從事軍眷遺族的救濟、救助與慰問工作外,並在各地設立診療所、療養所、幼稚園、托兒所等社會事業設施,也積極推廣女子教育,開辦女子夜間講習會,並設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也就是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前身。
1904年2月分別在台北、台中及台南設置3處支部,參與台灣的社會急難救助和提倡女子教育等事業。1905年7月為了統一在台灣的會務,整合台北、台中、台南3處支部,集中在台北設置台灣支部,事務所就設在台灣總督府舊廳舍內,並於全台灣19個地方廳設置幹事。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以推廣養蠶事業為由,於1912年1月向總督府申請免費使用位於覆審法院長官舍旁的官有地,地址是台北城內文武廟街43番地,面積為700坪7合2勺,興建模範養蠶所和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事務所,1913年3月模範養蠶所先興建完成開始飼育蠶寶寶,4月開放民眾觀摩,同年6月9日事務所也竣工,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才搬出台灣總督府。
在模範養蠶所完成階段性任務而結束之後,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為推廣女子教育,利用舊有的養蠶室,於1920年5月創立台北女子職業學校,而台北幼稚園也在1926年9月1日遷入。到了1928年台灣總督府計畫興建高等法院大廈,向愛國婦人會索回免費租借的官有地,另外提供了台北市表町1丁目54番地,面積為943.86坪,供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使用,旋即展開工程,在興建期間,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暫時借用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2樓的3間辦公室辦公,台北幼稚園借用陸軍偕行社,台北女子職業學校則是暫時借用成淵學校的校舍上課。
▲ 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建築外觀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志,1941年)
▲ 1938年6月29日竹田宮恆久王妃昌子內親王參觀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志,1941年)
新建工程於1931年1月14日落成後,台北幼稚園和台北女子職業學校陸續遷入台北市表町1丁目54番地的新房子,隔年3月又增加了乳幼兒健康相談所等。1933年愛國婦人會為再擴大台灣的會務活動,將台灣支部升格為台灣本部,並於台灣各州、廳設立支部,各市、郡設立分會。台北女子職業學校於1935年另遷出至台北市樺山町38番地的新校舍,校名改為財團法人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日本戰線漸漸吃緊,為利軍部統籌痛原婦女團體組織,1942年4月將愛國婦人會解散,與國防婦人會合併為大日本婦人會,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改為大日本婦人會台灣本部。
▲ 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平面配置圖
(圖片來源: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志,1941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現在是富邦城中大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臨時作為日僑管理委員會會所,台北幼稚園於1946年8月被改為復興幼稚園,由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的老婆古月芳擔任董事長,古月芳是日本人,原名為古月好子。1949年大批中國人隨國民黨軍敗逃到台灣,由宋美齡主導的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接收了復興幼稚園,該處除幼稚園外,還住滿了各機關來借住的人和其眷屬。1952年復興幼稚園升格為私立復興小學,學生人數是幼稚園時期的數倍,校園漸漸不夠用,婦女聯合會另外在台北市敦化南路買了土地蓋新校舍,於1960年新校舍建築完工後,復興小學遷往新址,目前叫做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可以從幼稚園一路讀到高中。
▲ 1997年11月25日完工的富邦城中大樓現況
延伸閱讀:台南婦人會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陸軍病院入院者家族宿泊所@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當年空襲差點就把騰雲號和9號炸掉了
回覆刪除炸彈不長眼睛,差一點點,後人對台灣文史的認識可能就差很多。
回覆刪除相較之下,台南愛國婦人會館居然還在,
回覆刪除真是很"竟然"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0038
回覆刪除想請教版主
對這篇新聞講到的
仁濟醫院養地
有多一點的資訊嗎
一個是百年療養院
另一方面是鄰接此處的南陽街街廓
我猜測也和婦女會一樣有戰前戰後產權轉移的關係
是導致今日糾紛的原因之一(?)
http://www.flickr.com/photos/ntuhistorygallery/4159664372/in/photostream
回覆刪除另外附上台大校史館收藏照片所照到的婦女會照片!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北仁濟院在台北市的確是大地主。
回覆刪除自清國時代開始,艋舺的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事業,就是靠富人捐贈土地,以租金收入支持救濟事業,等同於現在運用定存孳息的概念。日本時代這些慈善事業合併為仁濟院,亦依循該模式經營醫院、精神療養院等。
戰後仁濟院改組,由連震東擔任第一任董事長,迄今連家仍是仁濟院的董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y/4/today-p6.htm
回覆刪除網路上報導一則,請參考。
最近採訪白色恐怖受難者林昭明先生,他回憶1949年就讀建國中學期間,與他的伯父林瑞昌(泰雅族,族名樂信瓦旦,當時擔任台灣省省諮議員)同住在艋舺原屬日治時期「フジン クラブ」的一間宿舍(政府所接收的日產,充為省議員宿舍)。「フジン クラブ」想必就是「愛國婦人會」。請教,日治時期「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設在今天的襄陽路,在艋舺是否有「宿舍」?Location約在何處?
回覆刪除請參考本部落格「陸軍病院入院者家族宿泊所」這篇文章,也許就是您想要找的。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