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盛進商行

株式會社盛進商行本店位在台北市本町2丁目5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重慶南路一段83號。盛進商行從日本大阪引進最新流行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各式歐美雜貨、貴金屬、時鐘、化妝品、香水、洋酒、洋菓子、葡萄乾、蜜餞、運動用品、鞋子、西洋家具、玩具、留聲機、西洋音樂唱片、收銀機、度量衡器、肥料等,為台北頗具規模的百貨商行,媲美日本老牌三越百貨店,而曾被譽為「台北三越」。


▲ 盛進商行本店外觀
 (圖片來源:台北市大觀,1931年)

盛進商行本店建築於1913年12月10日落成啟用,分為雜貨部、時計部、配送部、批發部、會計部,其中雜貨部在本店1樓,時計部在2樓,會計部在3樓;至於納品部和卸部不在本店內,而是在本町1丁目17番地(現址為重慶南路一段109號)。另外在榮町2丁目37番地還有盛進商行茶舖(現址為博愛路115號,衡陽路博愛路口),銷售烏龍茶、紅茶、蜜餞和豬肉鬆等食品。

盛進商行是由中辻喜次郎和藤川類藏兩人共同創辦,中辻喜次郎和藤川類藏是日本統治台灣後,第一批渡海來台的日本商人,中辻喜次郎是富山縣人,1867年出生,1890年從東京的私立專修學校法律經濟科畢業,藤川類藏是德島縣人,1869年出生,兩人在大阪結識,因年紀相近志趣相投,1895年8月一起搭船來到台灣,起先做販賣清酒的小生意,後來在台北城內共同開設盛進商行,供應官方所需各式用品,也進口各式歐美雜貨,逐漸經營為台北規模數一數二的批發與零售商,1921年9月改制為株式會社。


▲ 右邊的建築是盛進商行本店
 (圖片來源:台北市區改築記念,1915年)

中辻喜次郎早年利用盛進商行賺到的錢,大量收購大阪市郊土地,等地價上漲後得到豐厚的獲利,又投資金瓜石礦山,被日本礦業株式會社以天價收購持股,累積大量財富,進而在台灣創設東亞肥料、東光興業、台灣油脂、台灣瓦斯等會社,也投資台灣商工銀行、台北鐵道、台灣苧麻紡織、台灣製鹽、台灣肥料等會社,成為日本時代僅次於赤司初太郎、後宮信太郎,在台灣崛起的第三大財閥。

1926年夏天,台北市役所利用本町3丁目1番地舊台北廳廳舍拆除後的街廓,也就是現在重慶南路、開封街、懷寧街、漢口街圍起來的範圍,取名為「樂天地」,每天晚上舉辦娛樂活動、播放露天電影,並找來攤商營業、設置兒童遊樂設施,成為熱鬧的夜市,每晚吸引2,000人以上的觀光人潮,活絡當地商圈繁榮,中辻喜次郎看到商機,活動結束後投資組成台北共榮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在樂天地興建商場。

中辻喜次郎個性嚴謹內斂,藤川類藏則是外放豪爽,兩人的差異正可在事業上形成互補。中辻喜次郎沒有兒子,依照日本習俗,以小他11歲的幼弟中辻喜策為養子,盛進商行便由中辻喜次郎、藤川類藏、中辻喜策3人共同經營,分別負責掌理台北、大阪和滿州3地業務,但中辻喜策和藤川類藏相繼於1935年、1936年過世之後,中辻喜次郎因悲慟而意志消沉,甚至放棄了將盛進商行轉型為大型百貨公司的機會,僅專注於商品批發生意,而將百貨零售市場優勢讓給了1932年底開幕的對手菊元百貨。

盛進商行本店建築在戰後被各式各樣的單位進駐使用,包括公路局宿舍、中國文藝協會所屬的文藝創作社、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私人創辦的中興文藝圖書館等等,建築物所有權屬於台灣省政府。1968年10月台灣省政府委由土地銀行標售該處房地產,當時樓下出租給中國廣播公司,樓上則有律師、會計師事務所及貿易行號,標售結果由辜振甫成立的中華證券投資公司取得。

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於1971年7月9日改組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1975年拆除原盛進商行本店的建築,改建為12層的重慶大樓,於1978年1月7日舉行落成典禮,由董事長辜振甫主持剪綵,成為中國信託總公司辦公大樓。直到1981年中國信託投資公司另外在敦化北路122號興建14層的大樓,於1984年7月11日落成後將總公司遷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再於1992年7月2日改制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現在重慶南路上的重慶大樓1樓仍設有中國信託城中分行。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城中分行現況

至於位於衡陽路、博愛路口原本盛進商行茶鋪的建築,在戰後成了中國皮鞋公司門市部,中國皮鞋的老闆陳能才是中國浙江人,工廠設在中和,長期接下物資局的公教人員配售皮鞋生意。1972年拆除改建為功學音樂大樓,功學社前身是萬屋株式會社,販售樂器、文具,戰後遷到台北更名為功學社,總公司最初設在延平北路二段63號(現為功學社延平門市創樂館),而後購地興建8層樓的功學音樂大樓,於1972年10月25日開幕,低樓層為展售鋼琴、電子琴等各式樂器空間,高樓層是音樂教室和辦公室,目前是功學社博愛門市。


(本文刊登於《薰風》Vol.09 流轉的日產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