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中央卸賣市場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位在台北市壽町5丁目5番地,成立於1929年8月3日,卸賣市場就是批發市場,統籌收購由各地運來的蔬果和魚,供應給全台北市的零售業者,可避免農、漁民遭到中間商人層層剝削,並具有平抑物價,維護市場公平價格的功能。台北市當時是擁有32萬人口的都市,已有西門町、永樂町、千歲町、御成町及綠町等5處公有零售市場,卻仍無固定的批發市場,台北市役所於1923年先利用永樂町市場內的空地,成立市營的蔬菜卸賣市場,另於西門町市場內一角設置魚卸賣市場,但該兩處受限於場地狹小,硬體設施缺乏,衛生條件不佳,台北市役所決定投入40萬圓經費,興建全新的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完工後委託給台北中央市場株式會社經營。

中央卸賣市場分為魚部、青物部、雜部、製冰及冷藏部,魚部於1929年9月1日由西門町市場搬到該處營業,業務項目包括批發鮮魚、熟魚、鹽干魚、介類等,每筆交易抽取8%市場使用費;青物部於1930年4月1日由永樂町市場搬進該處營業,批發蔬菜、果物、筍、菌類等,雜部是同年4月10日由青物部分出,賣蛋等其他非屬蔬果類的食物,青物部和雜部的市場使用費訂為5%;製冰及冷藏部則賣冰和出租冷凍庫,冰塊零售1貫賣5錢5釐,大量買的話1貫只要4錢,而冷凍庫的租金則是每坪每個月25圓。各位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中央卸賣市場沒有批發肉類,因為台北市役所在大龍峒町另外設有家畜市場。


▲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蔬果批發交易情況
 (圖片來源:臺北市中央卸賣市場要覽,1936年)


▲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魚類批發交易情況
 (圖片來源:臺北市中央卸賣市場要覽,1936年)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面積廣達3,146坪,位於東北角的製冰室、機械室、冷藏庫、貯冰室和碎冰室共203坪5合4勺6才,為磚造建築,東側的魚糶場,也就是魚類拍賣所,面積205坪8合9勺2才,為鋼筋混凝土造,以上由田村作太郎的田村組承攬建造;市場南側及西側為成排的磚造2層樓倉庫,面積481.089坪,中央轉角處是食堂,兩端為便所和垃圾場,由池田好治的池田組承攬施工;市場北側為木造的事務所,面積為84.50坪,內部配置有客溜、應接室、廣間、食堂、小使室、宿直室、湯沸室、浴室、便所等,由杉村庄一的杉村組承攬興建;市場中央有木造蔬菜糶場3棟,面積共529.66坪,另緊接在魚糶場南邊的魚整理場也是木造建築,面積63坪3合5杓4才,蔬菜糶場和魚整理場由伊藤商會建造。

魚類等海鮮食物特別需要注意低溫保鮮,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於興建時即規劃有製冰及冷藏設備,由東京木下商會承攬裝設全套冷凍製冰機械設備,阿摩尼亞壓縮機從美國進口,冷卻力有48噸、60馬力,由知名製冰機製造廠 Howe Corporation 生產製造,Howe 公司是機械工程師 William Henry Howe 於1912年和3個兒子一起創立,專門製造製冰機設備,當時產品已外銷至世界各國。另外,中央卸賣市場設有冷藏庫共4間,內部溫度隨時保持在華氏15度,相當於攝氏零下9.44度,以確保魚貨新鮮;貯冰庫內溫度則是隨時保持在華氏25度,相當於攝氏零下3.89度,可隨時取用碎冰。


▲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東西向斷面、東側立面及南側立面圖
 (圖片來源:臺灣建築會誌 第2輯 第5號,1930年)


▲ 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平面配置圖,紅字為林小昇所標註
 (圖片來源:臺灣建築會誌 第2輯 第5號,1930年)

台北市人口不斷成長,農漁產食品交易日漸熱絡,場地很快不夠用了,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於1936年在南側購買1,595坪的土地,用來擴建新的青物糶場和事務所,於隔年3月31日完工啟用,擴建後中央卸賣市場總面積達到4,751坪。1942年3月蔬果和魚業務分家,蔬果部分改委由台灣青果株式會社承辦,魚仍託給台北中央市場株式會社經營。


▲ 擴建後的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平面配置圖
 (圖片來源:臺北市中央卸賣市場要覽,1939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中央卸賣市場的範圍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該處現在是西寧國宅、市場,以及萬華區運動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市中央卸賣市場改稱為台北市中央市場,台灣青果株式會社改制為中央青果公司,台北市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還是在此批發,原有的拍賣制度卻瓦解,價格開始混亂,農民慘遭剝削,貨款結算不清等問題層出不窮。1948年中央市場一部份被從中國敗退來的軍隊佔用,交易場地顯得擁擠不堪,農民甚至必須前一天下午先進市場佔位置,等待隔天凌晨的交易,因此常起爭端,擠不進去的就直接在周圍街道上交易,市場外的道路長期被攤販佔滿,交通受阻。除此之外,中央市場的製冰和冷凍設備也開始不夠用,魚類保鮮度大受影響。

1963年台北市政府為解決中央市場過於狹小不堪負荷,以及鄰近地區交通長期阻塞問題,看上了環河南路二段大理街底的土地8,503坪,打算遷建全新的中央市場,甚至計畫利用台糖小火車直接進入市場中運搬蔬菜,還找了建築師事務所畫好設計圖,計畫卻又擱置,建築師因此告上法院,判決台北市政府敗訴應賠償其損失。台北市政府於1968年底將中央市場的蔬菜批發移到淡水河五號水門外,原中央市場留給魚市使用,但該水門外是行水區,依法不能有建築物,果菜批發市場搬到堤防外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台北市政府另外在東園街興建新的批發市場,並配合成立台灣區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舊中央市場於1974年12月1日關閉,正式劃下句點。

台北市政府國民住宅處在中央市場舊址規劃興建地下1層、地上16層的雙拼國宅大廈,由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該國宅大廈的地下室部分為停車場使用,部分作為市場,1樓至4樓為市場等商業使用,5至16層均為國民住宅使用,其每戶面積有12坪、16坪、20坪及24坪4種,於1976年12月發包施工,至1981年8月底完工,啟用後狀況百出,管線漏水、磁磚剝落、電梯損壞、鐵門鏽蝕,施工品質奇差,而且動線設計詭異,住戶多加上缺乏管理,因此跳樓輕生案件頻傳。


▲ 西寧國宅及西寧市場現況


延伸閱讀:家畜市場與屠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