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山上俯瞰南方澳漁港全景
(圖片來源:蘭陽大觀,1933年)
▲ 蘇澳郡南方澳埋立地市區計畫圖
(圖片來源:台灣總督府檔案)
台灣總督府於1926年向日本內地漁民招手,以補助房屋、漁船、漁具,並給予貸款優惠方式,招募日本高知縣20戶漁民移民至南方澳,隔年再從高知、愛媛、大分等縣招募30戶漁民來到南方澳定居。除了日本移民之外,每年捕魚季節,也有由日本及琉球前來捕捉旗魚、鰹魚、鯊魚、鮪魚的漁船,不但帶來新式漁法,也因為眾多漁船停泊南方澳漁港,帶動南方澳地區修船業鐵工廠的發達。
▲ 蘇澳南方澳水道南方澳市街鐵管配置圖
(圖片來源:台灣總督府檔案)
▲ Google Earth 衛星圖,南方澳漁港經過二、三期擴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移民南方澳的日本人被遣返,但當地豐富的漁業資源,馬上吸引更多的漁民遠從澎湖、恆春、小琉球前來,1955年在內埤增闢泊地,也就是南方澳第二漁港,3年之後完工。另1965年於北側南方澳漁港北側再興建小型商港,到了1984年小型商港轉作為南方澳第三漁港,以方便停泊更大型的新式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