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細菌檢查所

台北州警務部衛生課細菌檢查所位在台北市幸町17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青島東路4號。細菌檢查所的前身是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所屬的細菌檢查室,位處台北城小南門外,因座落在都市計畫道路預定路線上,且建物老舊狹隘,木頭樑柱遭白蟻蛀食,有倒塌之虞,原本總督府規劃於1920年改建細菌檢查室,同年恰好碰上台灣地方制度劃分變更為5州2廳,細菌檢查室移交給台北州管轄,改建計畫因而暫停。移管之後,由台北州接手改建計畫,選定台北市幸町17、30、31及32番地,興建新的細菌檢查所。


▲ 台北州警務部衛生課細菌檢查所外觀
 (圖片來源:昭和二、三兩年中ニ於ケル臺北市ノ「チテス」流行ト其防遏ノ概況,1930年)

台北州警務部衛生課細菌檢查所新建工程於1922年12月動工,隔年8月竣工,建物本館為磚造2層樓建築,面積有121餘坪,另有附屬建物及宿舍1棟,總面積205餘坪,總工程費用為5萬1,415圓18錢。細菌檢查所於1923年10月5日喬遷落成啟用,內部組織共分為5部室,第一部為寄生蟲室、第一、第二細菌室,第二部為細菌室原蟲室,第三部為鼠族檢查室,第四部為醫務室,第五部為培養製造室、殺菌室、培養準備室。


▲ 台北州警務部衛生課細菌檢查所內部作業情形
 (圖片來源:昭和二、三兩年中ニ於ケル臺北市ノ「チテス」流行ト其防遏ノ概況,1930年)


▲ 台北州警務部衛生課細菌檢查所實驗室
 (圖片來源:昭和二、三兩年中ニ於ケル臺北市ノ「チテス」流行ト其防遏ノ概況,1930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林小昇用紅色畫出細菌檢查所的位置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現在是富邦來來華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細菌檢查所於1946年5月1日改制為台灣省衛生試驗所,直接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也一樣設在該處,衛生局的局長同時兼任衛生試驗所的所長。1947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台灣省政府後,衛生試驗所劃歸台灣省政府衛生處管轄,所長由衛生處的處長兼任。衛生試驗所的業務範圍包括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等的檢驗工作,並從事傳染病病原、病理檢驗,以及血清疫苗之製造與供應。

1956年台灣省政府衛生處配合疏遷搬到霧峰,而原本一直位在台北市甘州街44號的台北縣政府衛生局,搬到板橋之前,也曾經使用過這棟原細菌檢查所的舊廳舍。另外,1965年12月4日位在台北縣南港鎮東新庄子的南港衛生大樓落成後,台灣省衛生試驗所開始逐漸往南港衛生大樓搬,到了1980年底所有單位都遷走,這棟紅磚老房子終究走到被拆除的結局。在拆屋賣地之前,永昇影業公司為了拍攝由陸小芬主演的「上海社會檔案」電影,還特別前來取景,充當戲中的紅光中學。


▲ 原本的細菌檢查所現在是7層樓高的來來華廈

原細菌檢查所這塊土地後來由富邦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於1981年5月推出名為來來華廈的建案,規劃為地下1層,地上7層的大樓,劃分成A、B兩棟,1樓為店舖,2樓以上A棟為35至50坪的住宅,B棟則為12坪的小套房,1983年2月3日完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